導演創作報告這個作業是中國傳媒大學動畫學院08級動畫專業學生宋尚創作的。原本是2011年6月應該交稿的聯合作業,但是由于各種原因沒有完成,我以為肯定就不了了之了。開始我還問他進度,后來我也就不問了。沒想到大概一個月前他竟然跟我說做完了,叫我看看。說實話我也沒抱太大希望,這個片子能好到哪去,但是當我打開文件包看到一篇字數竟有一萬多字的創作報告+檢查時不由得一驚。這孩子沒忽悠我,否則不會寫這么多字的感受。再看看片子,出乎我意料的好,雖然還是過多的打斗,但是起碼有主題有敘事了。特別是在表演設計方面下工夫了。下面我摘抄一些他創作報告中我覺得有趣的話,大家分享經過與薛老師的討論、修正之后,這個本子基本就定了下來;但是其中也有很模糊的區域,比如說角色(這一點在后面的角色與表演的探索1、公司宣傳片拍攝2 兩節有仔細講到。)還有具體的小細節。公司宣傳片拍攝客觀的來說這次修正是對這部片子在出發點上的一次挽救,如果依舊套用過去的本子而做下去,中后期再怎么彌補都沒法兒做到一個讓人滿意的結果;這次創作的出的經驗之一就是“前期一分鐘的錯誤,中后期要花二十倍的時間來彌補”所以說:劇本不好好好把關的話,后果不堪設想。過去(包括這一次創作),總還是有“不管劇本怎樣,原畫漂亮、后期漂亮就夠了”的那種天真想法。想想很多被我們痛罵的“大片”都是有這個毛病,在一個錯誤的基礎上構建的系統,即使再精密也只是向一個錯誤的方向陷得更深而已。最初八鏡的制作(態度問題之1)記得以前薛老師經常在課上說一句話,就是“態度問題”。這次制作得出的一個重要經驗:“所有的問題都不是技術問題。都是態度問題”。最初八鏡的出發點是什么?捫心自問最現實的答案,還是想應付。基于這種態度,這一周火速的趕出了八鏡頭的線稿。既然是趕制,那質量就可想而知了;而且在各項工藝、標準都不成熟的的情況下,導致這八經后來基本都重畫了。后來想想這確實是做片中一個很要不得的一種心態:走進度,趕緊應付,紀錄片即興拍攝的4大技巧,能過去就過去,拿到學分走人。必須坦白的說在那個時候阻力所有人多多少少都存在這種想法(包括我),基于一種投機心態也好,偷懶想應付也好,所以整一周大部分時間都浪費在別的事情上,總喜歡在最后幾天突擊畫出一些應付的鏡頭來“趕進度”從左邊第一排來說,第一個是一位妖艷的少婦(一位二奶角兒),我們設計她把自己的名牌包在眾目睽睽之下塞進了自己的裙子中,偽裝成一個“孕婦”。誰會讓一個孕婦來讓座呢?第二個一看就是一個中產階級的大叔,直接將頭一百八十讀的扭了回去,自欺欺人的無視;第三個打扮很黑炮的青年,則用報紙蓋住了自己的頭裝睡(當然黑炮青年為什么會看報紙,這是一個BUG)。從左邊第二排,第一個壯漢是一個“黑社會”性質的粗蠻男人,看起來兇神惡煞,其實他本身并不是一個黑社會,而是一個內心懦弱的凡人他的墨鏡真是裝飾品,臉上的刀疤是貼上去的(這個人的造型源自薛媽您,學薛媽饒命OTZ)。第二個人是一個“長不大的大叔”,手里一直拿著泰迪熊,原型是《圣誕的熊》里面的人類爸爸第三個是一位貪吃的中年大叔把手里的雞腿兒往嘴里一賽,扭了過去我想這是我對地鐵上吃東西的人的一種態度吧一個在地鐵上吃東西的人,你不能指望他的素質可以高到可以給別人讓座;它的造型靈感來自于《星戰》中的賈巴;接下來就是小孩的母親與小孩小孩的媽媽一看就是一個家庭婦女,眼睛一閉就裝睡了過去,壓在小孩的身上本來想給老頭讓座的小孩,被裝睡的媽媽硬硬的壓在了座椅上;小孩的原型是《星戰》中的少年阿納金!下一個很古板的角色是以貌似瞎子的人,其實沒有瞎,而且很健康故意拿出來二胡來拉一段兒,高清頻道主任 劉連喜做阿炳狀右邊第二排開始,第一個人看見老頭過來直接把頭縮了進去!(這個人的人物原型其實就是我自己,我就有一身這樣的衣服)第二、三位是一對同性戀情侶他們中的“攻”就把“受”強拉過去接吻;下一個是一個軍武宅,沒什么新意,直接裝睡;它的造型是來自3班的一個軍武宅同學第五個是一個小學老師,紅領巾俠的老師,還五道杠呢,斬釘截鐵無限正義的把頭扭了過去。最后一個是一個帶傘的青年,把傘一打,直接接一葉障目;它的原型是《星戰》里的佳佳他的這把傘別有深意,后面再說制定好工藝之后一切開始進行創作吧!!!在薛老師的表演課上學到一招,就是錄制一段真人表演作為整個片子表演的參考。這確實是有用的,很多情況下不是光靠“想”,光靠“猜”就能得出一個動作的點子或者啟示,倒不如自己去演一下、不做被票房和名聲綁架的演員動一下。直接畫的時候,總會感覺動作哪里怪怪的;哪里怪怪的?我自己也不知道,這時候才知道表演是在太難了,為什么這么簡單的一個動作會看起來這么假?!大概幾時因為不真實吧,我想。所以很逗動作還是采用了視頻參考的方式來完成。說回來那些角色的表演,有幾點是值得一談的那就是片子里一些小細節比如第一個那個裝孕婦的女人,在他后面逃跑的鏡頭中可以看到,她的包掉出來了,里面掉出了諸如避孕套、自慰器、衛生紙等用品;那一個以賈巴為原型的吃貨,在鄰座的熊爸爸被爆頭之后依舊在吃,可以在鏡頭中看到,他把鄰座熊爸爸的頭,都拿下來吃掉了。還有那個打傘的人,仔細看他的傘上是有表情的隨著劇情的發展,他的傘上的表情是有所變化的。當然,還是之前遺留下來哪些問題:還有海量的角色是空缺的,如何補?+ +沒轍了肥水不流外人田,就拿歷屆畢設的角色作品來做吧!比如《圣誕的熊》里面的熊爸爸,朱菁的《OO人》,李夏的《紅領巾俠》,程騰的《紀念日快樂》里的男主角最狠的是把李博《有那么一首歌》里的老師也拉出來,又虐了一遍= = 由于前期沒有做好,導致整個片子的生肉出來都是亂的拼在一起完全沒有頭緒;當時整個人看見都慌了怎么辦?沒一個獨立鏡頭看著都沒什么致命傷,但是放在一起,確實屎都不如。還是那句話,前期偷懶一分,后期要花數倍的時間來彌補。影視視頻制作最終自己無奈了。找來朋友看,朋友都說:“原因很簡單,你做了這么久,自己舍不得剪。”“那你替我剪!” 然后李夏就給我剪掉了一分鐘的腳料。果然如此,自己的片子就是舍不得剪,自己做的不管是垃圾還是大便,自己都跟寶貝似的,不想讓別人碰;但是不碰又不行,我想很多學生的片子都是死在這一點我覺得如今無論是動畫專業的學生(學徒)也好、動畫行內的從業人員也好,總會有一種“專業心態(professional)”總感覺自己是“行內人”(Pro),對自己所做的行為或者選擇,即是說不上自信,也會有一些理論或者經驗之類的作為論據加以支持;但是這種自認為是“專業(PRO)”的心態往往是對觀眾、或者說“非專業人員(Amateur)”的一種輕視或者不信任感,總有一種“我是Pro!聽我的,我這么做沒錯!”看起來是有些道理,畢竟學造飛機的人才能造飛機,你、我就不能;但是還有一個客觀的模式——我們來舉個例子為什么當年維也納能成為音樂之都呢?并不是因為很多大天才聚集在那,而是因為那里首先有一批第一流的聽眾,這些一流的聽眾就是“業余者(Amateur)”他們本身就很內行,有點像京劇的“票友”,自己能來唱兩句,自己能彈幾下鋼琴;當你有這么一群很挑剔的觀眾在臺下看著你演出的時候,你的表演、你寫的曲子,能不好么?這就是說,如果要京劇發展的好的話,那一定有一個龐大的票友圈子,用來把控整個創作環境的質量。所以說專業是依存于那些“非專業”人員的把控的。同樣,如果一直認為自己是一個“PRO”而一意孤行,那做出來的東西就很難用一個標準來評判;沒有標準,也就沒有質量。所以組織一個以“局外人”為參考標準的參謀機制,是很有必要的。在這次創作中,很多在制作人員之外的朋友(可以在字幕里看到),都提出了很多很有價值的意見,從制作技術到具體鏡頭節奏,甚至直接參與到剪輯上來——某種意義上來說,是他們拯救了這部片子這時候就需要這種參謀機制來進行校正,而且是隨時的校正;群眾的智慧總是勝于一個聰明絕頂的獨裁者,一個人即使有再大的能耐也不能保證完美的完成一件事,更何況這還是我第一次做片!所以我對那些一意孤行、自以為是的導演很不齒,這次的聯合作業就證明了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