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誰更具投資價值直接上數據,看看現價估值如何(4個公司都是選用2016年年報),長安選的是A股(如果選擇B股,更便宜的估值,只是B股開戶與換外幣比較麻煩),而其他三個公司H股都比A股便宜,客觀來說A股整體都太貴了,除去銀行及個別股票,其他的大部分都貴得離譜。簡單來看長安與長城H估值最低,只有7倍PE,維持現有的成績,7年可以再造一個長城或者長安,廣汽H合理,10倍PE,廣汽的GS4/GS8熱銷,廣本、廣豐的產品銷量都可觀。而比亞迪估值偏貴,但有相像空間,新能源布局最好,市場也是看中這點,還有巴菲特背書。長安總銷量最高達到了306萬輛,長安品牌銷量是172萬輛,其中乘用車銷量128萬輛,合資品牌合計銷量134萬輛(其中福特銷量96萬輛)福特其實就是長安汽車的財神,就是靠山石廣汽總銷量為165萬輛,自主的傳祺銷量為37萬輛,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績,廣汽豐田銷量44萬輛,廣汽本田銷量為66萬輛。他們手里還有三菱、菲亞特 克萊斯勒。也是和長安一樣左右合資賺大錢,右邊自主慢慢做大做強長城就沒這么好命了,什么都得靠自己,窮苦出身的孩子,有國資背景,也沒合資幫忙賺錢,這就樣,長城還一路拼殺過來,皮卡NO1,SUV NO1,當然是中國區域,2016年長城共銷量了107萬臺汽車比亞迪汽車銷量49.7萬輛,其中亮點是新能源車銷量10萬輛左右,這10萬輛新能源車中有1萬輛電動大巴,比亞迪在新能源汽車上的布局是走在了前面,隨著業績的上升,估值在降低。比亞迪也有合資的子公司,而且是與奔馳合資,但業績就沒廣汽、長安好了,與奔馳合資的騰勢新能源汽車是虧損的,虧了6億元自主汽車銷量:長安172萬輛 長城107萬輛 廣汽37萬輛 比亞迪49.7萬輛收入:比亞迪總收入是1035億,其中汽車板塊是570億,手機配件板塊是390億,電池業務是73億 ,廣汽營業收入是494億,其中整車銷售收入是334億,長安汽車銷售收入是785億,長城986億毛利率:最高的是比亞迪,達到了28%,接著是長城的25%,傳祺也有21%,長安最差只有18%,但不能怪長安,長安汽車整體售價都低三費合計:長城三費占營收是7.9%,四家最低,體現了管理層的管理水平,其余三家都在12% 13%之間投資收益:三家都有合資,比亞迪是與奔馳合資騰勢電動力,虧損6億,整體的投資收益是虧7.3億,別人合資,比亞迪也合資,人家賺大錢,他虧損。可能是剛起步,希望以后會好,奔馳腿夠粗,我們等待一下。另兩家合資就賺得盆滿缽滿,廣汽借著豐田與本田熱銷,現在菲 克銷量也上來了,2016年投資收益為58億。長安更離譜,基本就是福特養著,2016年的投資收益是96億,其中福特就貢獻了90多億,馬自達貢獻部分,其他的合資也是虧貨凈利潤與凈利潤率:廣汽與比亞迪一個級別,分別是63億與55億,比亞迪有手機業績與電池業務的利潤在里面,比亞整體凈利潤率是5.3%,廣汽凈利潤率是12.8%,但是包括了廣豐與廣本了,傳祺的自主凈利潤率只是2.1%左右。而長安的凈利潤達到了103億,但是有96億是福特們貢獻的,自主的凈利潤率靠著政府的8.6億補貼也只有0.9%,太可憐了,賣100多萬臺車,利潤那去了,而長城卻靠著優秀的管理,精細的管理,沒有靠山石,做到了105億的凈利潤,凈利潤率是10.6%比亞迪平均每臺車運費是1590元, 廣汽每臺車運費是2160元,長安每臺車運費是1220元,長城每臺車運費是1280元。比亞迪的單車運費沒辦法算,一是有大巴,二是有手機配件產品等,長安與長城相當,但廣汽是為什么呢,才37萬臺車的銷量,竟然要花掉了8億的運費,那里去了廣告費:這個長城真摳,一年才花2.2億做廣告,難怪網絡天天黑長城的,電視廣告以前也不怎么見得到,野外的平面廣告也沒有,傳祺的廣告就到處都是,一些小小的便利店面前傳祺都不放過,結果廣告費傳祺一年支出了13億,傳祺品牌時間還短,廣告必須要過度的宣傳,無可厚非,但長城與廣汽兩邊極端走。比亞迪的廣告費是10億,長安15億,廣告費折到單車來算,比亞迪每臺2000元,傳祺每臺3500元,長安870元,長城每臺汽車只支出了205元的廣告費用,真摳,看不去了,媒體靠廣告費吃飯啊,不想被黑,長城快去充充值售后服務費:比亞迪每臺車計提了2200元,傳祺每臺車計提1750元,長安每臺車計提310元,長城每臺車計提1080元,但性與剛烈救不了暴雪將至 影視評論,比亞迪做得最足,長安計提最少,根本不夠研發投入:比亞迪是45億,當期費用處理掉了31億,另外14億資本化處理了,比亞迪還有其他生意,企業宣傳片制作手機配件及電池業務,這塊也是比亞迪的優勢,研發費用自然不能少,其中汽車項目研發投入是31億,整體占銷售比例為4.4%;廣汽方面研發投入24億,當期計提了4億的研發費用,資本化了20億,研發費用占整體銷售的比例是4.8%;長安的研發投入32億,其中計提到當期的費用是22.5億,資本化9.5億,費用占銷售收入的4.08%,而長城的研發費用與長安相當也是32億,但全部費用化,當期處理掉了,這是信心的做法,反正都要計提了,當期減掉,公司宣傳片拍攝輕裝上陣,長城的研發占銷售比例為3.23%,四家對比最低,是長城管理得當,沒有浪費的情況,還是其他?員工情況:比亞迪一半生意是手機配件及電池業務,這些生產線就是電子廠,流水線人員要非常多,廣汽人員太多了,按汽車銷量來衡量,30多萬臺車的產能,竟然要用到7.6萬員工,長安卻恰恰相反,170多萬臺車的產量,竟然只用了4.1萬人,長城員工總數7.16萬人,生產100萬汽車多點財務費用:比亞迪的是12億,比較高的財務費用,原因比亞迪發行了45億元債券,并且短期貸款為250億,長期貸款為49億,所以12億的財務費用就不奇怪了;廣汽也借了不少錢來經營,發行債券97億,長短期借款為18億,長安的財務費用是負的賺了3億,長安沒多少有息負債,債券到期了還本會了息,長短期貸款合計只有2億不到;,長城也是類似情況,沒有發行債券,銀行借款長短期加起來也只有3億,反以長城的財務成本基本為零應收票據:比亞迪應收票據占比并不是很高,總量為64億,其中有36億是有銀行背書的銀行承兌的票據,廣汽應收票據有21億,全部為銀行承兌;長安與長城的應收票據占比比較高,長安有的290億,銀行承兌的占203億;長城應收票據達到了398億,高得有點嚇人,不得不認真查報表的附注,如何橫向整合資源,幸好全部都是銀行開出的承兌票據,并非商業承兌,有銀行承兌,安全性就是100%,不需要考慮壞帳問題,這些票據可以當現金支付給上游的零部件供應商,也可以提前拿到銀行貼現,其實這些票據基本等同于企業現金。變更能力非常的強,且安全應收款:比亞迪的是418億,這就看出一個企業的行業地位,或者說明了在行業的環境,比亞迪部分生意是手機零件與電池板塊,這里面可能帳期銷售比較多,產品出去了,回款卻未到手,說明話語權不高,廣汽應收款有11億,長安的應收款15億,長城在上千億的銷售中近40%采用的是銀行承兌的票據,只有5億元,也就是只有千分五的營收款是按帳期賣給經銷商的,這5億應收款并未得到銀行背書,有一定壞帳風險,但對應比亞迪就好太多了存貨:單看數據最高的存貨是比亞迪達到174億,最低的是廣汽只有25億,長城長安60 70億左右。單看數據說明不了什么,我們來看看存貨周轉天數,最好的是廣汽是20天,也就是說庫存20天周轉一次,效率非常的高,估計也是學到合伙人豐田的管理,長城也不差是25天,長城說過管理要學豐田,應該有學,也照樣的做,長安的周轉天數是43天,比較高,而比亞迪高達72天,我的天啊,我們來看看比亞迪的庫存都是些什么其中原材料是33億,在產品64億,庫存商品70億,周轉材料7億,太高了,從這些細節我們就可以看到管理層的管理功力,經常有人說魏建軍的薪酬太高了,事實是應得的固定資產:比亞迪的是375億,長城的是248億,而廣汽與長安的數據用處不大,兩個的合資企業沒有合并到報表來,一個固定資產是110億,一個是155億,都比較低,但他們賺錢的廣豐、廣本、福特等的工廠并不在這兩家公司的報表上,數據失真預收款:比亞迪18億,廣汽13億,長安69億,長城63億,長安與長城銷量大點,上百萬輛的年銷量,對4S店的把控強很多總有息負債:比亞迪最多,高達344億,按5%利息算財務成本都要17億,廣汽總有息負債為115億,其中部分是轉債,轉債還是債性的時候債息非常低,1%都不到,基本等于免息負債,長安有息負債是2億,長城是3億,這兩家對上下游的把控很強,首先收到不少的預收款,24個關鍵詞致敬科比系列之,接著是客戶的應收款也相應比較少,都是以銀行的票據做為結算,票據流通能力比較強,等同于現金,另一個是對上游零件供應商的貨款占有了是相當的長時間,從應付款與應付票據可以得到答案廣汽與長安都有搖錢樹,合作伙伴也非常的強大,廣汽甚至有兩棵,比亞迪與長城就沒這樣的福氣,得靠自己,事實上廣汽與長安就是靠合資品牌養著。這兩品牌有強大的合資利潤支撐著,如果自主都做不強大,做為管理層真的很沒面子思考幾個問題: 1、應該買A股還是H股? 股價來說是H股便宜,A股貴很多,H股還有港幣資產升值預期,其實主要的還是H股相對A股便宜,而選擇A股就有打新福利,分紅如果是長期持股,紅利稅不用扣,A股炒起來更為瘋狂,我自己選擇的是H的長城2、汽車是周期性強的行業,企業宣傳片制作雖然中國汽車市場還有非常大的空間,但如果周期到來,我們該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