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家庭教育的角度看摔跤吧阿米爾汗扮演的爸爸,曾經是一個一流的全國摔跤冠軍,毫無疑問,他對摔跤事業(yè)是發(fā)自內心的熱愛,他的摔跤技術和專業(yè)能力是一流的。曾幾何時,摔跤就是他生活中像呼吸一樣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他因為出色的技藝,打遍全國無敵手。對這樣的人,你讓他為生活所迫,不得不離開摔跤場,心中怎么可能不痛苦?怎么可能沒有難舍難棄?怎么可能甘心就此平庸無為?他結婚了,他要和妻子生兒育女,這時候他希望生一個兒子,把自己一生所學傳授給自己的骨肉血親,他深信自己有足夠的專業(yè)智慧和能力可以助力孩子再造輝煌,這有什么問題?就像絕大多數父母會把財產事業(yè)作為遺產留給兒女一樣,對這個生活并不富裕的男人來說,他最大的優(yōu)勢和本錢,就是他對摔跤的研究和理解,他希望有一個兒子可以相授其畢生所學,就像現代家族企業(yè)主們,希望有出色的兒女來接班管理并進一步把企業(yè)發(fā)揚光大一樣,“薪火相傳”,這不是人性的基本愿望嗎?如果連這點最基本的念想都沒有了,人類的文明才是真正的倒退盡管如此,盡管各種努力,現實卻無情地給他澆了一盆又一盆的冷水,接二連三的女兒降臨,讓他對“傾我畢生所學培養(yǎng)一個優(yōu)秀接班人”的愿望深感絕望。他不再抱任何希望,對于雷軍和方舟子 羅永浩是這樣評價的。他很難過,他開始收起自己的所有榮譽,連同全國冠軍的獎牌一起,放進了小箱子。小箱子被關上的那一刻,他對摔跤事業(yè)繼續(xù)傳承的心愿,也一起關上了。他是現實的,他并沒有瘋狂到不顧一切地讓女兒們去承載他的希望,當村民生兒子請他吃糖的時候,他并沒有因為被命運嘲弄憤而轉身,而是拿起一顆,一分為二遞給了身邊的兩個女兒。那一個分糖給孩子大踏步往前走的動作打動了我,他已經調整好了自己的心情,把傷心難過留給自己,把關心愛護留給女兒們,他已然成為一個慈父我想,搞清楚這個先后邏輯,非常非常重要!這決定了誰是教育主體,企業(yè)宣傳片制作誰是教育客體的關系。實事求是還原劇情,我們可以看到,決定摔跤事業(yè)是否傳承下去的關鍵點,并不是父親自己的意志,而是兩個女兒在“打架”中表現出來的超常天賦能力。美國會不會繼續(xù)向俄羅斯購買飛船船票。就像那些體校專業(yè)教練到地方學校招生時看到好苗子兩眼放光,恨不能馬上讓孩子跟自己走一樣,這兩個孩子身上表現出來的極好的摔跤天賦,讓曾經是一流國家運動員的爸爸兩眼放光,孩子們的行為,點燃了爸爸的激情,激發(fā)了爸爸的夢想在之后的訓練過程中,孩子是努力奮斗的主體,爸爸是督促其使用正確科學方法受訓的客體。孩子們是場上落力的運動員,爸爸是制定方針和策略的教練這叫自私的父親?自私的不是他,是那些還沒生過養(yǎng)過孩子,或者生了孩子卻把孩子交給老人或者妻子或者保姆或者貴和不貴的各種學校老師的妄下斷言的批評者們。作為劇中沒錢把孩子送去專業(yè)培養(yǎng)機構卻有能力親自操刀的家長,這些人是沒資格去批評他的。如果他自私,公司宣傳片拍攝他只需要把這些女兒養(yǎng)到14歲,熱熱鬧鬧唱著歌跳著舞嫁出去就好;如果他自私,他沒必要讓自己同樣疲憊的身軀每日清晨五點就不得不在鬧鈴聲中醒來;如果他自私,他一個大男人大可不必忍受村里村外各種人的奚落和嘲笑;如果他自私,他根本不會為了買一只雞和賣雞的小販討價還價,在妻子的強烈反對聲中親自下廚烹雞。促狹的人在這些細節(jié)刻畫中看到的是父親對自己理想的偏執(zhí),卻沒有注意到是他兩個女兒首先表現出突出過人的天賦,沒看到到他督促孩子時那種嚴格的自律,他絕不辜負每一天的踏實勤奮,沒看到他眼光中的堅毅和冷靜,沒看到他無視閑言碎語的超強意志力,沒有看到他舀雞肉給女兒的湯勺里所承載的要努力托起女兒更美好明天的強大決心和殷殷期待這樣的生活太殘酷?對含著金湯匙出身的孩子來說,也許是稍顯殘酷。但是對普通百姓的孩子來說,要想脫離本階層慣性生活,要憑借實力走向金字塔尖,這是不得不付出的代價。身為曾經的全國冠軍的爸爸,很清楚走到這一步需要付出什么代價和努力。他曾是業(yè)內人士,他知道每一滴汗水的意義,所以,外人那些指指點點,百般不解,在他看來,都是云淡風輕。他目標清晰且唯一,他,他的妻子和孩子,影視視頻制作甚至包括他的侄子等,他們全家人,調動所有能調動的一切資源為目標服務,全力以赴為目標而奮斗,這樣強大的行動力和如此高度聚焦的頑強意志力面前,還有什么困難不被摧毀?還有什么障礙不可以被跨越?孩子真的被殘忍地剝奪了幸福的童年?什么是幸福?如果沒有爸爸的訓練,跟其他當地普通女孩子一樣“幸福”地成長,這兩個女孩的幸福能持續(xù)多久?14歲就被嫁給一個自己不熟悉不了解的男人那么幸福嗎?成為生育工具,一輩子煮飯洗衣服被家務所困。在鄉(xiāng)村終老那么幸福嗎?相比她們后來的更寬廣更高遠的世界,更多的自主選擇,更富足的生活,到底哪一個帶來的幸福感和自我認同感更多一些?哪一種生活更有尊嚴?更有可能獲得長遠的可控的獨立自由的幸福?人生的迢迢長路上,一小段的懵懂無知“很傻很天真”未來不可控的幸福,和一大段意識清醒前途明確獨立有尊嚴的幸福,你選擇放棄哪一段拿起哪一段?無視他們的現實生活和階層位置,談什么幸福童年,那是站著說話不腰疼,矯情俗話說,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句話放到《摔跤吧,爸爸》這部電影中,同樣有效,每個人在里面都有自己的看點。我在這部電影中,看到的是一個自身專業(yè)能力過硬,善于學習和思考的父親,對孩子有細致的觀察力和敏銳的洞察力。他盡我所能,忘我地犧牲,動用一切他能動用的力量去成全女兒,把女兒推向最高的世界舞臺去成就自我。當代發(fā)明家的中國情與環(huán)保夢,他頑強的意志力令我肅然起敬,這是一個父親所能付出的最深沉最無私的父愛。站在一個長期關注家庭教育的全職母親的立場,我無意去批判劇中爸爸的教育殘酷與否,也不介意那個冠軍的夢想到底是爸爸的還是孩子的還是他們一家人共同的,我愿意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到去思考——作為家長,我們有沒有冷靜地觀察過孩子的擅長和興趣點,有的放矢,而不是人云亦云地跟風?我們有沒有堅持學習和自我成長,有沒有能力在孩子有需要的時候推一把,成為孩子的助力和起飛的平臺?對孩子未來的期待,和我們所給予孩子的幫助和信任是否相匹配?培養(yǎng)孩子,我們敢不敢跳出世俗的眼光特立獨行?當孩子只是閃爍出朦朧光斑的時候,我們對孩子必將大放異彩有沒有足夠的信任和堅定的信心?當孩子走的是一條與眾不同之路的時候,我們有沒有勇氣不畏人言,堅定不移地陪著孩子一起走下去?面對誤會、流言和各種鄙視,我們還能否不忘初心,堅持自己的夢想,始終如一心無旁騖地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