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用詩畫溫暖寒冬報春來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這是英國詩人雪萊的詩句。而在咱們中國,華夏民族早已把這種浪漫主義,融入了日常。漫漫冬日,九九消寒,“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在一日一筆中,冬漸短,春來到在中國傳統24節氣中,冬天從立冬開始。立冬一過,萬物凋零。當此時,“細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葉半青黃。小春此去無多日,何處梅花一綻香。”雖然冬夜漫長,苦寒無邊,但我們的老祖宗卻自有一藏二養三生發的生存方式和人生哲理;在文人騷客的筆下,枯嶺飛雪,寒江野渡,笠翁獨釣,一梅幽香,更是詩情畫意的不竭靈感我國古時民間習慣以“立冬”為冬季的開始,《孝經緯》曰:“斗指乾,為立冬,冬者,終也,萬物皆收藏也”,時在霜降后15天,陽氣潛藏,陰氣盛極。北方大地封凍,萬物蟄伏;南方荷枯菊荒,顆粒歸倉上古時代,立冬與立春一樣重要,意味著一年忙碌的收尾。周代就已有了祭冬的禮制。《呂氏春秋同.孟冬》記載:“是月也,以立冬。先立冬三日,太史謁之天子,曰:某日立冬,盛德在水。天子乃齋。立冬之日,天子親率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冬于北郊。還,乃賞死事,恤孤寡。”這一日,皇帝要著黑色衣騎鐵色馬,率文武百官浩浩蕩蕩赴北郊迎冬,祭祀冬神。《山海經》上說,冬神名叫禺強,字玄冥,住在北海的一個島上,人面鳥身,耳上掛著兩條青蛇,腳踩兩條會飛的紅蛇。司馬遷《史記》上記載,漢朝時祭祀冬神的場面之宏大,要有70個童男童女一起唱《玄冥》之歌:“玄冥陵陰,蟄蟲蓋臧。草木零落,抵冬降霜。易亂除邪,革正異俗。兆民反本,抱素懷樸。條理信義,望禮五岳。籍斂之時,掩收嘉穀。”禮畢,天子要賞賜為社稷而捐軀者的子孫,還要撫恤孤寡在農耕文化中,立冬伊始,忙忙碌碌的一年辛苦便轉入了養精蓄銳、補給修整的時期。民間立冬,則設爐燒炭,宰羊祭祖,采花草煎香湯,縫冬衣修農具……民諺有云:“立冬補冬,補嘴空”,說的就是立冬這一天,殺雞宰羊,喝羊湯吃餃子,此風俗綿延至今從立冬這天開始,從雜志發行到時尚電商。家家戶戶開始燒炭暖冬。《荊楚歲時記》載:“廬山白鹿洞,游士輻湊,每冬寒醵金市烏薪為御寒之備,號黑金社。十月旦日,命酒為暖爐會。” 爐中烤著肉,爐邊溫著酒,李白揮筆寫下《立冬》:凍筆新詩懶寫,寒爐美酒時溫。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滿前村白居易與好友劉禹銅寒夜圍爐,對酒話衷腸,也寫下了《問劉十九》: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瑞雪兆豐年,瑞雪生詩畫立冬過后15日,節氣進入小雪、大雪。農諺云,瑞雪兆豐年,而在文人墨客那里,瑞雪好作畫,瑞雪詩言志,瑞雪煮清茗,瑞雪見紅梅…… 唐代劉長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由遠及近,有聲有色: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柳宗元寫《江雪》,天人合一,意境曠遠: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詩人孟浩然喜歡于風雪中在長安城外騎著毛驢尋找寫詩的靈感,以至于多少年后,蘇東坡寫下:“又不見雪中騎驢孟浩然,皺眉吟詩肩聳山”。而陸龜蒙則喜歡在雪后賞景品茶,留有“閑來松間坐,看煮松上雪”的佳句。到宋代,雪中煮茶成為文人雅事,陸游有詩《雪后煎茶》:雪夜清甘漲井泉,自攜茶灶自烹煎,一毫無復關心事,不枉人間住百年。到清代,《冷廬雜識》中記載乾隆皇帝“遇佳雪,必收取,以松實、梅英、佛手烹茶,謂之三清。嘗于重華宮集廷臣及內庭翰林等,聯句賦三清茶詩。”李漁留有《煮雪》詩,堪稱雪中烹茶的教科書:鵝毛小帚掠干泉,撮入銀鐺夾凍煎。天性自寒難得熱,本來無染莫教煎。比初雖減三分白,新加坡導演拍攝中國人瘋狂學英語紀錄片,過后應輸一味鮮。更喜輕煙浮竹杪,鶴飛不避似相憐。《紅樓夢》中的妙玉,更是將煮雪烹茶做到了“茶香高山云霧質,水甜幽泉霜雪魂”的境界:住蟠香寺里,收梅花上雪,裝鬼臉青的花甕,埋在地下五年,還須有黛玉這般清雅妙人,方可開封取雪,煮茶同飲。此情此景,直追明代張岱的《湖心亭看雪》: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電影你的名字經典臺詞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文人訪雪,畫家喜雪———踏雪尋梅、寒江獨釣、雪溪煮茶、雪堂訪客等等,是從古至今畫家最愛的意境。從唐代王維首創水墨雪景山水畫,或白雪皚皚、孤高悠遠,或亂雪漫天、肅殺悲涼,歷代畫家在尺幅之間,借雪意茫茫寒欲逼的山水雪景,抒心緒、問世道、立風骨、揚志趣,留下了無數傳世杰作來看看南宋“馬夏”———馬遠、夏圭筆下的雪景馬遠有《曉雪山行圖》,但見大雪冰封的山間道上,一山民兩毛驢,頂風徐行。山民衣單身寒,弓腰縮頸;毛驢背馱竹筐,筐里有炭。此情此景,正如白居易筆下的《賣炭翁》:“賣炭翁,企業宣傳片制作伐薪燒炭南山中,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公司宣傳片拍攝夜來城外一尺雪,曉駕炭車輾冰轍……” 夏圭有《雪堂客話圖》,則是另一番江南雪景。但見山林寒凝,屋頂薄雪,江邊老樹對峙,公司宣傳片拍攝水榭軒窗洞開,遙見二人于室內對坐,不知是捉棋對詩,還是煮茶論道?江面上一葉扁舟,船尾有漁翁正握漿施力,將改革進行到底引全民關注 年輕受眾占八成。可是柳宗元筆下獨釣寒江雪的孤舟蓑笠翁?冬至陽生春又來,簫落數枝梅冬至,是24節氣中最早被制訂的一個,早在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自這天起,白晝漸長,陽氣回升,故又名“一陽生”。殷周時期,規定冬至前一天為歲終之日,冬至節相當于春節。雖然后來漢武帝實施夏歷,但民間依然有“冬至大如年”之說,又名“亞歲”,意思是僅次于過年,是開啟四時流轉的一個新輪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