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和故事片有什么區別?BBC自然紀錄片和海豚灣這樣的紀錄片有什么區別?當你準備制作紀錄片時,你應該如何選擇一個主題并定位它?如何進行研究?如何拍攝、記錄、剪輯?如何避免90%的紀錄片導演進入誤解?如何正確對待紀錄片的真相?如何使紀錄片更人性化?
今天,這篇文章從著名紀錄片導演任長珍的課堂演講中整理出來,供大家回答一些有關紀錄片創作的實際問題。
紀錄片導演任長珍邀請中國傳媒大學實業課講師、中央電視臺人物欄目主任、舌尖上的中國執行主任、萬歲的常年導演,在胡蘭電影網絡上開設了任長珍紀錄片工作坊。
兩部主要紀錄片
一般來說,紀錄片可以分為兩類:商業紀錄片和藝術紀錄片。
例如,中國舌尖、藍色星球、水果傳等都屬于商業紀錄片,而搖搖欲墜的世界、海豚灣、人、天地玄黃等則屬于藝術紀錄片。
海豚灣
這兩種類型的紀錄片有明顯的區別:
1.出口不同:
商業紀錄片的出口是公共媒體,藝術紀錄片的出口是電影線。一般來說,前者是電視紀錄片,后者是電影紀錄片。
二、評價制度和評價標準不同:
商業紀錄片追求評級,藝術紀錄片追求意識形態。
3.敘事風格不同:
商業紀錄片使用大量的評論;藝術紀錄片沒有評論,依靠圖片敘事。
4.射擊技術不一樣:
例如,舌尖上的中國需要廣泛的題材和廣闊的地域空間,而搖擺不定的人則需要一個長的拍攝周期和豐富的性格。
5.職能、作用和主題也不同:
商業紀錄片側重于傳達普世價值,而藝術紀錄片則側重于傳達作者的個人觀點。
中國第一季舌尖照
但我們也發現,除了上述兩種類型的紀錄片外,還有一個在生活中經常提到的術語,即故事片。
那么,這部故事片是一部紀錄片嗎?
在西方紀錄片的概念中,沒有所謂的故事片。它們的紀錄片涵蓋了廣泛的領域,所有基于非虛構主題的電影都被稱為紀錄片。
九十年代以前,我國基本上只有一種非虛構電影模式,即先寫稿件,再貼照片,很少同時錄制錄音、現場采訪、紀錄片等。這種方式制作的電影大多也是為政治服務的,影片不參與敘事,而是文字的陪襯。因此,這樣制作的電影,我們稱之為故事片。
故事片的制作往往比較陳舊,編輯速度緩慢,沒有戲劇性的故事,大多數是正面說教,只是給觀眾提供了一些基本的認識。
而紀錄片要求導演畫面敘事能力強,紀錄片拍攝手段多,講故事技巧高,了解生活,了解人物準確。最重要的是紀錄片導演要有一定的哲學知識,了解人類的一些共同真理,愿意以跨文化的態度去探索這些真理。
簡單地說,故事片以認知為止,為政治主題服務;紀錄片不限于認知,而服務于哲學主題。
早期研究對紀錄片有多重要
在紀錄片拍攝之前,需要進行充分的初步研究。對紀錄片的研究將為電影的成功奠定50%的基礎。
第一季作品照片舌尖上的中國
關于研究,需要注意以下問題:
1.研究,為什么如此重要?研究的最終目的是什么?
研究是為拍攝一部電影做準備,準備得越充分,節省的時間越多,研究越準確,就越到位。
第二,研究和踩上有什么區別?
踩上一步只是這項研究中的一小部分。我把踩上一步稱為田野調查,可以理解為找到了一個尋找藝術背景的好地方。但真正的研究肯定是在踩上它之前就開始了。
3.你在做什么研究?你在找什么?
研究的目的是找出主題、拍攝場景、人物及其關系,了解人物活動的范圍、說話方式等。不同的學科,研究方向不一樣。
文獻研究基本上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1.紙面調查
通過書籍、互聯網,獲得你想要找到的東西的基本認知,積累原始信息,找到圖片,攝影方向,視覺亮點。
當我在舌尖上拍攝中國的第一季時,我帶著一個研究小組閱讀了1995年至2011年出版的國家地理、華夏地理、炎黃地理等所有雜志,并從數以千計的雜志中尋找基本線索。
許多人認為舌尖上的中國是一部美食紀錄片,其實它是一部關于中國民族地理的人文紀錄片,各地的地理人文,導演都要充分了解和掌握。
我的經驗是,互聯網上的信息很快就能查到,但它沒有書中的信息那么高,所以我還是得讀一本書。
我們做得很好,這篇論文的研究工作做得很好,在我們用這些雜志去調查之前,我們對舌頭上的中國第一季的第一季的大綱進行了說明和構造。
二.線人研究
根據拍攝的總方向,找出誰有資源詢問和觸摸西瓜。例如,第二集主食。
故事中,賣黃饅頭的老黃來到陜西省綏德,和縣委食堂的買家打聽。
3.實地調查
去事故發生地,到前線找角色,采訪溝通,獲得導演的信任,達到拍攝意圖。你對人物的信任越強,拍攝就越流暢。一旦出生,第二次相識,三次又四次成為朋友,如果拍攝是在你第五次見面之后,你一定已經拍了一張不同的照片。
4.抽樣射擊
樣本也是研究的一部分,因為很難讓領導或政黨相信你在沒有圖像的情況下要拍攝什么,而說服他們支持你的想法的最好方法就是用一份形象提案來說明這一點。
總之,初步研究是為了準備,準備并不著急。初步研究是一件非常值得付出代價的事情,是制作一部好紀錄片的基礎。
江蘇衛視紀錄片低調蘇州任長珍為總導演
90%的導演將因紀錄片拍攝中的誤解而被錄用
在了解了紀錄片的分類后,我們將重點放在分析上,90%的導演在拍攝紀錄片的過程中,會無意中踏入哪個坑?
神話1:愛寫論文
在制作認知紀錄片時,導演總是想追求文化和歷史感,這往往會把電影寫成一張紙。第一集可以追溯到原著;第二集用例子慢慢展開;最后一集講述棺材的結論,總結演講。這就像寫一篇論文,而不是拍一部電影。
導演總是擔心信息不夠,觀眾也不明白,所以他繼續在電影里亂搞,不斷積累信息。但實際上,觀眾不想為了看電影而做學術研究,而是在欣賞故事的同時,為了獲得認知而去看故事。
神話2:模糊主題
許多編輯和導演無法區分紀錄片的主題、題材和主題選擇。電影的主題是它所體現的價值觀,是電影的靈魂,可以概括為一句關于愛情和真理的句子;主題是電影的標題,是電影的骨架;主題是一個特定的故事,它們是一部電影的血肉。
例如,中國在舌尖上的中國第一季的主題是誰知道盤子上的每一頓飯都是農民的辛勤勞動,主題是松茸這種成分,具體的主題是山真卓瑪摘松茸上山的艱難故事,這三者完全不同,但編舞家們卻經常感到困惑。
不管是困惑,還是錯過了其中的任何一個,這部電影都會變成血肉模糊的。
第一季作品照片舌尖上的中國
神話3:聳人聽聞的故事
許多導演喜歡講述感人的故事,比較影片中的悲慘和情感,但這是拍攝紀錄片時的一個很大的誤解。因為這些故事都不是故事,而是行動。故事是基于角色的表現,而不是故事。故事是基于角色的欲望。
真正的人物故事應該是人物在實現自己愿望的過程中遇到的困境。例如,在山珍卓馬采摘松茸的故事中,突出了她在采摘松茸過程中遇到的挫折,觀眾會因為這種挫折感而對人物產生共鳴。
這里講的故事和我們每天講的故事是不一樣的。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所說的故事通常是指信息。電影和電視作品中的故事是指人物在困境中的經歷。
為了不把故事和消息搞混,導演在講故事前問了自己六個問題:
1.故事中的角色是誰?
二,這些人物的愿望是什么?
3.在實現這些愿望的過程中將遇到哪些困難?
4.這些困難會給他造成什么樣的心理痛苦?
誰幫他解決了這個問題?
6.這個故事的結果是什么?
如果在一部電影中,主人公的故事能回答上述六個問題,這是一個好故事。故事中的人物不必是高端人物,但由于角色故事的弱點、缺點和局限性,更令人感動的是,如果沒有明顯的挫折困境,就必須找到一個不明顯的挫折困境,總之,要找到一些。
如果只回答了五周加一小時的問題,并以直截了當的方式說明了原因、過程和結果,這是一份基本信息清單,只能算作新聞,而不能算作故事。
簡單地說,一個人的故事等于一個人的欲望+困境+克服困境的方法+結果。
紀錄片沒有絕對的真實性。
在一部好的紀錄片中,我們經常會看到許多感人的故事。但是這些故事是鏡頭下的自然揭示,還是導演故意安排的?這是紀錄片拍攝、小說和非小說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
生命萬歲
紀錄片中有一句名言叫墻上的蒼蠅,意思是拍的人應該像蒼蠅一樣靜靜地觀察事件的發生,不要支配甚至影響主題,希望得到絕對的真實。
然而,只要導演選擇一定的角度拍攝,而不顯示鏡頭背后的場景,這就造成了不真實。所以,即使你變成了墻上的蒼蠅,你也只能觀察到有限的事實。
真理,不是絕對的,是相對的。
因此,紀錄片拍攝中還有另一種方法,叫做房間里的大象,即場景、人物和關系都是真實的,但導演主導了場景。也許是因為他對某個話題的貢獻,場景氣氛發生了變化,或者是因為他為主人公指引了一條道路,故事情節發生了變化。這些都不是不真實的。
要成為房間里的大象,你需要對生活有深刻的理解,這是兩個概念:不合理的尷尬攝影。
瑞典紀錄片大師杰西·斯萊德科斯基(Jerzysladkowski)在唐·胡安中也說:如果我想讓主角摔倒,那么讓他跌倒的石頭就是我輕輕放在他腳下的石頭。
唐璜(Donjuan,2015)
因此,鐘擺不能泛化,有時可以很先進,有時可以很低。道理,也不能概括,有時很先進,有時很便宜。
一部好的紀錄片是一個對生活做了充分預測之后,寫出一個準確的故事,給觀眾一個想法的結果,而不是簡單地記錄下來的人。
一部好的紀錄片可以給觀眾兩種感覺,一種是獲得認知,也就是說,你知道你不知道什么,另一種叫欣賞挫折,它要求導演捕捉生活中的情景,找出有戲劇沖突的地方,并講述好的故事。
如果導演的判斷力不好,這部紀錄片將是粗俗和未知的。
要制作令人印象深刻和優秀的紀錄片,導演們需要不斷增加他們的知識儲備,同時提煉出對生活本質的洞察力,以便在觀眾面前展現生活的真實面貌。
*部分內容來自騰云閱讀群
-鰭-
[來源:電影制作網絡電影]
聲明:本文轉載是為了傳遞更多的信息。如果有源標記錯誤或侵犯您的合法權益,請持有所有權證書聯系本網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和刪除,謝謝。電子郵件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