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攝紀錄片的過程就像和陌生人交往,把我們的眼睛變成鏡頭,用鏡頭語言記錄我們所看到的一切,真實而有趣,無法停止。這就是我們在制作紀錄片的過程中所感受到的魅力。
一.籌備階段
首先是主題的確定,一個好的話題是成功紀錄片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在綜合了時代價值、創新視角、故事敘事、意象美學等文獻主題選擇原則后,我們確定了當前的主題去研究。因為我們身邊有很多選擇為研究生出國留學的學生,即使是我們這個小組的創建者,也有一些學生想去讀研究生,但很多學生對出國留學的過程不太了解,甚至那些準備出國的學生也對此知之甚少。因此,我們希望通過這部紀錄片幫助學生理解出國留學的問題。
選題完成后,我們開始尋找合適的采訪對象,因為特殊原因,我們組的時間比其他組短了一周多,本來就緊湊的時間不得不壓縮,所以我們決定從身邊的相關人士入手,選擇采訪對象,節省與采訪對象相處的時間。我們本想帶同學去了解學習的過程,但是沒有足夠的時間去跟蹤一個人研究的整個過程。 于是我們選擇了四個處于不同學習階段的受試者進行面試,從準備語言考試的殷賢,到通過語言考試申請offer的陳天一,再到回國在英語機構教授口語的徐震。
其次是寫大綱,準備面試問題,我們先準備面試問題,然后在腦海中有一個大致的畫面,根據這些圖片寫出提綱,這部分難度因人而異,看更多的紀錄片就會有一種感覺。
二.生產過程
因為題目選得很好,所以我們的拍攝并不特別困難,被訪者很合作,很容易相處,不害怕鏡頭,鏡頭的臉也很自然,這使得我們的拍攝工作非常流暢。我們從學校借了一個DV和三腳架來拍攝一些固定的鏡頭。我還帶了自己的手持云平臺來協助拍攝一些動態鏡頭。當沒有動態鏡頭拍攝時,三腳架也可以起到固定的位置。
在拍攝過程中,我們遇到的一個問題是,固定鏡頭太少,推拉力太大,這對紀錄片來說不太理想,下次我們會特別注意這一點。此外,我們會問太多關于被訪者的問題,導致他們自己陳述的內容不那么連貫,這也是我們采訪過程中的問題之一。我們借鑒了學生們分享的經驗,讓學生在面試前瀏覽我們的問題,然后讓他們自己準備,然后讓他們自己闡述這些問題。
拍攝結束后,我們進入了編輯環節。在編輯過程中,我們發現不同設備的清晰度和靈敏度仍然存在很大差異,這很容易被看到,所以未來的拍攝工作將嘗試統一拍攝設備,這將使畫面看起來更加統一。
在編輯環節上,也有一個小問題,就是寫解說,因為我的習慣是等電影出來,然后根據內容寫相應的評論,而黃家林習慣按照評論的邏輯順序來編輯電影,所以比較矛盾,但后來我們整理拍攝材料,抓住邏輯線,幫我們剪片,寫解說。所以解決方案還是比較順利的。我認為我們在這部分工作中做得很好。如果有矛盾要共同解決,我們很快就能解決。
三.摘要
紀錄片里,心有一只老虎,嗅著玫瑰。視野更廣,然后從大的角度去把握小的未知點,去分析、挖掘,不僅更容易做,而且更吸引人,更容易產生共鳴。無論有多少分享、拍攝、去做,在做問題的過程中,找到解決辦法,這是學習紀錄片拍攝的最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