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年時間成為最成功品牌《阿凡達》不僅又一次刷新了中國影迷對于好萊塢如何通過電影技術創造視覺奇觀的認識,而且讓中國影迷第一次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 IMAX 銀幕+3D 帶來的視覺震撼彼時,全中國只擁有 14 塊 IMAX 銀幕,但它們加在一起卻為《阿凡達》貢獻了驚人的 1.58 億元(2500 萬美元)票房,占到了其內地總票房的 11.4%。從那時起,IMAX 公司以及它的巨型銀幕在中國市場迎來了五年的快速成長期內地的 IMAX 影院數從 14 家變成了 234 家,去年一共放映了 35 部 IMAX 格式的電影,公司在大中華區獲得了 7822 萬美元收入,占到了全球總收入的 27%,同時還貢獻了超過一半的利潤與此同時,這家加拿大的技術公司也在不斷擴張自己在中國市場的生意。它與內地最大的院線萬達結成戰略合作關系,同時它也不斷從金逸、星美、博納等主要院線獲得訂單;尋找合適的本土合作伙伴,獲得來自華人文產業基金的投資,并共同成立影視基金,開始自己開發 IMAX 電影;而在今年的上海電影節期間,它還宣布要跳出大銀幕,進入到家庭影院市場中這些動作都是以“IMAX 中國”——IMAX 集團在中國的子公司的名義開展。這家成立于 2011 年的公司剛剛獲得了中國政府的批準,將于今年在香港 IPO,募集大約 2.8 億美元的資金此時,距離 IMAX 第一次進入中國市場,已經過去了 17 年17 年前的 1998 年,IMAX 第一次在中國開設了辦事處最開始,他們瞄準的是科教片的市場。2001 年,IMAX 在中國開出了第一家 IMAX 影院,就在現在的上海科技館里面根據上海科技館科學影視中心副主任李吟今的回憶,在這家 IMAX 影院中播放的第一部影片是《回到白堊紀》。此后的十多年間,科教片、寶先生鐵道部天價宣傳片黑幕重重 700余萬成回扣。紀錄片以及風光片霸占了這一家 IMAX 影院,直到 2013 年上海科技館才松口讓《007:大破天幕殺機》成為第一部在上海科技館 IMAX 影院上映的商業大片把科教片作為重點,其實是 IMAX 從 1967 年成立以來一直都奉行的策略。“這主要是因為最開始的時候 IMAX 沒什么錢。”現任 IMAX 首席執行官的 Richard Gelfond 這樣回憶道:“播放科教片可以讓 IMAX 更輕松地從政府部門和國家科學基金會那里拿到資金來建設自己的銀幕和影院。” “當然,拍攝科教片也比較便宜,畢竟不用向風景或者動物支付高昂的片酬。”那個時候的 IMAX 其實并不是十分商業化。今年國產動畫電影票房過11億元 去低幼化仍是發。Gelfond 承認,它更像一個非營利性的大學變化發生在 1994 年。當時 Richard Gelfond 意識到 IMAX 手中擁有的技術能夠被用在好萊塢的商業大片上,并且很可能能夠產生很高的利潤。于是,中國首次航天員太空授課活動全記錄,當時還在投行中工作的 Gelfond 通過一起交易收購了 IMAX,開始向好萊塢推銷 IMAX 技術但是 IMAX 最初的幾次嘗試都并不成功。“我們遇上了一個經典的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Richard Gelfond 說最開始,IMAX 找上了電影院,想要說服他們把影廳升級為 IMAX 影廳。不過,影院卻很猶豫,影視視頻制作因為在當時根本沒有那么多 IMAX 電影可供放映。花了好幾百萬美元建成了一個 IMAX 影廳,一年也放不了幾部 IMAX 電影,這根本就不是一個劃得來的生意意識到片源是個問題的 IMAX 又趕緊找上了好萊塢的制片廠。不過,制片廠對此也是提不起什么興趣。全世界都沒有幾家 IMAX 電影院,企業宣傳片制作就算制片廠們愿意拍 IMAX 電影,也沒有地方放映。賺不到錢不說,還要搭進去購買 IMAX 攝像機和膠片的錢就這樣,影院嫌棄 IMAX 不能提供片源,制片方又嫌棄 IMAX 不能找到放映的場地。這個問題怎么看都是一個死結其實,問題的癥結說到底還是 IMAX 技術太貴了。90 年代末一份 IMAX 電影的拷貝的價格可以用來制作 30 個普通格式的電影拷貝。要發行 IMAX 電影的成本實在太高,好萊塢承受不起影院也是一樣,把一個普通影廳升級成 IMAX 影廳的費用大約是 500 萬美元,這個數字差不多是一個普通影廳 20 年的票房收入。影院才舍不得這個錢去升級 IMAX 影廳Gelfond 敏銳地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所以他開始想盡辦法讓 IMAX 成為影院和好萊塢都能負擔得起的東西要完成這個目標,IMAX 做了兩件事情。首先便是拼命降低 IMAX 技術的成本。在影院端,IMAX 改進了把影廳升級為 IMAX 的工藝,使得更新換代的成本大大降低在制片方那里,IMAX 在 2001 年開發出了一種算法 DMR,可以將幾乎所有的電影都轉制成 IMAX 電影。這意味著制片方不再需要向 IMAX 購買昂貴的 IMAX 攝影機和膠片進行拍攝,也不用制作昂貴的 IMAX 電影拷貝。總之,拍攝一部 IMAX 電影的成本不再像以前那樣無法承受相比起技術工藝的進步,IMAX 在商業模式上的創新發揮了更重要的作用在以往,現代企業稅收籌劃探討IMAX 和制片方以及影院的合作都是通過技術授權的形式進行的。也就是說,制片方和影院向 IMAX 支付一大筆費用,買下 IMAX 提供的設備和技術。在這種情況下,公司宣傳片拍攝所有的風險都由制片方和影院承擔,自然是沒什么人愿意和 IMAX 做生意于是,IMAX 拿出了一個看上去相當誘人的方案:IMAX 將為電影制片方免費將一部電影轉制成為 IMAX 電影,相對應的報酬是 IMAX 電影票房的八分之一影院也是如此,他們只需要象征性地支付 15 萬美元的裝修費,就能請 IMAX 升級自己的影廳。當然影院需要付出 20% 的 IMAX 電影票房作為交換這么說,你可能不太理解這個方案好在哪,所以我們現在來算一筆賬。假設一場普通電影的票價是 40 元,制片方從這當中拿到的錢差不多是 16 元,影院能夠拿到的錢大概是 21 元。一般一場 IMAX 電影的票價是 120 元,扣掉交給 IMAX 的分成,制片方能夠拿到的錢差不多是 33 元,影院的收入可以超過 38 元。皆大歡喜2009 年末上映的電影《阿凡達》至今依然是好萊塢視效大片中最杰出的代表。隨著《阿凡達》的成功,榜上了這部電影的 IMAX 也奠定了自己在影迷心目中“視效大片標準配置”的地位在某種程度上,這種名聲來得很詭異。在某些場合導演詹姆斯.卡梅隆曾經表示:“沒有必要一定要去看 IMAX 的版本,有時候數字 3D 版本的表現也不錯。”在另外一些影評人網站上,影評人在比較過 IMAX 版本和普通 3D 版本之后也覺得,看《阿凡達》未必要看 IMAX 版本。